物流信息周報丨2020年第二十三期
政策發布
一、四部門開展聯合整治,強化貨車非法改裝源頭監管
按照國務院安委會《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部署和《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貨車非法改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組織開展貨車非法改裝專項整治工作,預防和遏制貨車非法改裝行為,保障道路運輸安全。
二、推進物流降本增效!四部委:關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
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今年的重點,7個方面23項任務,突出的關鍵詞就是有效助力企業渡難關。
關于物流降本增效方面,《通知》提出,要降低物流稅費成本。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全面推廣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回購經營性普通收費公路收費權,對車輛實行免費通行。精簡鐵路貨運雜費項目,降低運雜費遲交金收費標準,嚴格落實取消貨物運輸變更手續費。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降低港口、檢驗檢疫等收費。積極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樞紐場站、集疏運通道和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運輸裝備標準化升級改造。扎實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鼓勵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促進物流業和制造、金融、旅游、商務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優化政務辦事流程,推進通關便利化,優化大件運輸跨省并聯許可服務。繼續推進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發展,持續推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發展。深化鐵路市場化改革。多措并舉恢復我國際貨運能力,優化中歐班列運輸組織,推進“中轉集散”,支持客運飛機執飛貨運運輸。
三、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7個部門聯合發文!
為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經國務院同意,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7個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這對于擁有眾多中小企業的物流行業來說,又是一個利好政策。
有深遠意義的政策
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對于當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有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突出問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有待健全。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重沖擊,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一些基礎性、制度性問題凸顯。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立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多措并舉幫助中小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渡過當前困境的同時,結合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著眼于長期制度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共同研究制定了《若干意見》。
行業動態
一、2020年上半年物流運行穩步復蘇
上半年,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物流運行延續恢復態勢,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民生領域物流持續向好。物流市場規模水平持續提升,物流成本穩中有降。
物流運行穩步復蘇,物流需求降幅繼續收窄
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23.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0.5%,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6.9個百分點,降幅連續四個月收窄。
圖1 2019-2020年社會物流總額及增長情況
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半年,農產品物流需求平穩增長,工業物流需求緩中趨穩,與消費、民生相關的物流需求恢復較快。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為2.7,隨著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物流需求系數延續近年來回落走勢。
工業物流降幅明顯收窄。上半年,工業物流降幅比1-5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新動能相關的物流需求保持強勁增長,為回升提供有力支撐。裝備制造業加速回升,高技術制造業和新興產品持續發力,二季度裝備制造業增長9.5%,而一季度為下降14.0%,高技術制造業增長9.8%,而一季度為下降3.8%。
民生物流需求延續好轉態勢。上半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增長10.1%,增速比1-5月份提高2.8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9.2個百分點。進入6月,在促消政策和“618”疊加帶動下,互聯網相關物流需求加快增長。6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74.7億件,同比增長36.8%。其中,6月1-18日,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6.8億件,同比增長48.7%,快遞日均業務量接近2.6億件。
進口物流需求量顯著增長。上半年,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我國率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支撐進口物流需求企穩回升,貨物貿易進口量增長8.3%,增速比1-5月份提高4個百分點。主要貨類中,大宗商品和重點農產品進口量均有所增加。進口鐵礦石增加9.6%;進口煤增加12.7%;進口大豆增加17.9%;進口牛肉增加42.9%;進口豬肉增長1.4倍。
圖2 2019-2020年進口物流量及增長情況
二、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0.7.24)
本周(2020年7月20日-7月24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林安物流集團聯合調查的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985.97點,比上周回升0.08%。
圖1 2016-2020年各周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
每周物流觀察
一、不論是生產制造業,亦或是商貿流通業,再或者是物流行業,其實都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
當前產業經濟,不論是生產制造業,亦或是商貿流通業,再或者是物流行業,其實都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而且正在向數字時代邁進。就物流行業來看,信息化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完成了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雖然大多數的企業還沒有完全信息化,但事實上由行業頭部企業所引領的“新物流”已經在大數據、工人智能、云計算及自動化等多方面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物流行業的某些領域應該可以直接穿越到了數字時代,從而帶動整個行業完成轉型升級。不過回過頭來看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或者是分析目前的數字化,這其中的不確定性和萬般變化卻實在是不可捉摸。而且在數字時代的未來,當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智能時代”或者是“意識時代”,物流行業又會呈現怎樣一幅圖景。這個命題其實很難解答,但綜合分析來看,筆者認為或許有一個脈絡或途徑應該可以參考,那就是“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保持大體正確的方向”。因為物流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產品和消費的有效對接,只有圍繞這個既定的目標,至少在概率上能保持總體方向的正確,并極有可能完成和實現。即在這個過程中,不必拘泥于細節的成敗,所應秉承的哲學思維應該是“細節是魔鬼”,而不是“細節決定成敗”。
(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2020年7月20日)
微課堂
一、倉庫管理的10個標準化流程環節
倉庫管理標準化流程的制訂,是倉庫未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數據精確度指數上升、人員管理更加完善必不可少的保障。
本文將與大家探討一下標準化流程環節的10個方面,由于每個行業的情況各有不同,因此本流程僅供參考,具體還應依據本行業和本公司具體情況進行應用。
倉庫管理流程1:訂單處理作業
倉庫管理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訂單管理作業,物流中心的交易起始于客戶的咨詢、業務部門的報表,而后由訂單的接收,業務部門查詢出貨日的存貨狀況、裝卸貨能力、流通加工負荷、包裝能、配送負荷等來答復客戶,而當訂單無法依客戶之要求交貨時,業務部加以協調。
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均非隨貨收取貨款,而是于一段時間后,予以結帳,因此在訂單資料處理的同時,業務人員尚依據公司對該客戶的授信狀況查核是否已超出其授信額度。此外在特定時段,業務人員尚統計該時段的訂貨數量,并予以調貨、分配出貨程序及數量。退貨資料的處理亦該在此階段予以處理。另外業務部門尚制定報表計算方式,做報表歷史資料管理,訂定客戶訂購最小批量、訂貨方式或訂購結帳截止日。
倉庫管理流程2:采購作業
自交易訂單接受之后由于供應貨品的 要求,物流中心要由供貨廠商或制造廠商訂購商品,采購作業的內容包含由商品數量求統計、對供貨廠商查詢交易條件,而后依據我們所制訂的數量及供貨廠商所提供較經濟的訂購批量,提出采購單。而于采購單發出之后則進行入庫進貨的跟蹤運作。
二、什么是甩掛運輸
甩掛運輸是指帶有動力的機動車將隨車拖帶的承載裝置,包括半掛車、全掛車甚至貨車底盤上的貨箱甩留在目的地后,再拖帶其他裝滿貨物的裝置返回原地,或者駛向新的地點,就是一輛帶有動力的主車,連續拖帶兩個以上承載裝置的運輸方式。甩掛運輸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實現高效運輸,正是甩掛運輸的優勢所在。在相同的運輸條件下,汽車運輸生產效率的提高取決于汽車的載重量、平均技術速度和裝卸停歇時間三個主要因素。甩掛運輸把汽車運輸列車化,可以相應提高車輛每運次的載重量,從而提高運輸生產效率。
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公路甩掛運輸作為一種先進的運輸組織方式,已得到長足發展。 以牽引車拖帶掛車組成的汽車列車已成為發達國家干線運輸的主力依托,所完成的貨運周轉量占道路貨運總周轉量的比重高達70~80%,牽引車與掛車擁有量之比普遍達到1:2.5以上(例如:美國是1:3、新加坡達到1:7),廂式半掛車也已成為歐美地區承擔內陸運輸的主要工具。
來源:交通運輸部、中國物流信息、物流時代周刊、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倉庫社區、供應鏈智云
本文摘自網絡,由嘉誠國際整理發布,如涉及隱私侵權問題,請聯系網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