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周報丨2019年第九期
政策發布
2019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
近日,國家郵政局制定《2019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下發《關于做好2019年快遞業務旺季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行業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城市農村兩個陣地,堅持東西協調,全國聯動,以實現“兩不”(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三保”(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為目標,繼續發揮“錯峰發貨、均衡推進”核心機制作用,堅持質量優先,堅持服務與安全并重,堅持發展與環保并重,全力保障旺季期間行業平穩運行,穩字當頭,努力做到質量“雙11”、服務“雙11”。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規范》
10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浙江義烏召開新聞發布會,批準發布由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等單位起草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規范》國家標準,還有一批重要國家標準一同發布。
《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網上監測規范》國家標準由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與杭州市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計量大學、杭州國家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監測處置中心、杭州市標準化學會、浙江方圓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順德區產品質量促進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重慶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聯合起草。主要起草人包括童俊、李秀娣、章建方、劉松國、周立軍、李南陽、陳洪波、陳福棣等,將于明年1月開始實施。
國家鐵路局發布3項鐵道行業技術標準
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站場無線通信系統技術條件》等3項鐵道行業技術標準。
此次發布的3項標準為通信信號和運輸專業的技術標準,主要針對鐵路站場無線通信系統提出了技術要求和檢驗規則,對50Hz交流連續式軌道電路提出了技術要求,對鐵路客運標識做出了規定。標準的制修訂為產品的設計、制造、檢驗等提供了技術依據,對保障鐵路運營安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將起到積極的作用。3項標準中,新制定《軌道電路系統 50Hz交流連續式軌道電路》《鐵路運輸標識 第2部分:客運》2項標準、修訂《鐵路站場無線通信系統技術條件》1項標準,自2020年5月1日起實施。
行業動態
2019年前三季度物流運行通報
前三季度,物流運行總體平穩。社會物流總額增速穩中趨緩,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略有提高,其中運輸費用比率平穩,保管費用和管理費用比率上升。
一、 社會物流總額增速穩中趨緩
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15.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195.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個百分點;農產品物流總額3.1萬億,同比增長2.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再生資源物流總額1.3萬億元,增長14.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5.8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4個百分點。
二、 單位物流運行成本持續上升
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0.2萬億元,同比增長7.5%,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從構成看,運輸費用5.4萬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保管費用3.5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管理費用1.3萬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但低于2018年全年水平。
2019年前三季度物流運行穩中趨緩
前三季度,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與此同時,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成效逐漸顯現,經濟雖有下行壓力,但增速回落溫和,下行壓力整體可控;新動能增長勢頭依然較好,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態勢。
在此背景下,物流運行總體平穩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一方面物流需求延續平穩增長,物流行業繼續保持在景氣區間,9景氣指數穩中有升。另一方面,物流發展仍面臨問題,物流運行成本有所上升,行業發展壓力猶存。
前三季度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達31.54億噸
近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對外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鐵路貨運量顯著增長。
今年1—9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1.54億噸,同比增長6.1%。9月份,日均裝車達15.92萬車,同比增長7.4%,創全路月度裝車歷史新高;重點品類煤炭運量完成13.24億噸,同比增長3.6%;主要港口疏港礦石運量同比增長7.8%;中歐班列累計發送52.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4%,綜合重箱率93%,較去年同期提升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新增ETC用戶6632萬
10月24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例行發布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918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資16713億元、增長3.5%,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92.9%、進度同比加快1.1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89.0億噸,同比增長5.9%。其中,公路、水路貨運量分別增長5.7%和6.7%,均持續保持在較快增長區間。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03.0億噸,同比增長5.2%,其中內、外貿分別增長5.8%和4.0%。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95億標箱,增長4.8%。
“前三季度交通運輸行業經濟運行呈現了諸多亮點。”吳春耕介紹,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提前完成“十三五”新改建農村公路100萬公里等任務目標。運輸結構調整方面,出行和物流進一步向高鐵、民航、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便捷高效舒適出行方式集聚,“公轉鐵”、“公轉水”工作有序推進,鐵路、水路貨運量同比分別增加1.8億噸和3.4億噸。服務水平提升方面,前三季度降低物流成本570億元,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取得明顯進展,工程建設加快推進,ETC發行任務完成率超過70%。
每周物流觀察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上周,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總書記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自此,這個誕生于“虛擬貨幣”的區塊鏈正式被列入到硬科技范疇,并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并駕齊驅。綜合來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產業類應用,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二是金融類應用,解決融資需求,建設風控體系;三是公共服務應用,即“區塊鏈+民生”,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結合物流行業來看,區域鏈技術可以說在以上三個方面都能與物流或者供應鏈相互融合并具備良好的應用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梢钥隙ǖ氖?,物流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在與區塊鏈技術融合的過程中將一并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所以筆者認為,物流行業企業應緊扣這一發展趨勢,在物流服務模塊化、流程化的基礎上,結合區塊鏈技術實現集約化、標準化,并最終實現平臺化。因為平臺化所營造的供需對接的生態恰恰就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絕佳場景。(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2019年10月28日)
微課堂
分分鐘了解透徹自動化立體倉庫
自動化立體倉庫,是物流倉儲中出現的新概念。利用立體倉庫設備可實現倉庫高層合理化,存取自動化,操作簡便化;自動化立體倉庫,是當前技術水平較高的形式。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主體由貨架,巷道式堆垛起重機、入(出)庫工作臺和自動運進(出)及操作控制系統組成。貨架是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或結構體,貨架內是標準尺寸的貨位空間,巷道堆垛起重機穿行于貨架之間的巷道中,完成存、取貨的工作;管理上采用WCS系統進行控制。
自動化立體倉庫組成部份
1.貨架:用于存儲貨物的鋼結構。主要有焊接式貨架和組合式貨架兩種基本形式。
2.托盤(貨箱):用于承載貨物的器具,亦稱工位器具。
3.巷道堆垛機:用于自動存取貨物的設備。按結構形式分為單立柱和雙立柱兩種基本形式;按服務方式分為直道、彎道和轉移車三種基本形式。
4.輸送機系統:立體庫的主要外圍設備,負責將貨物運送到堆垛機或從堆垛機將貨物移走。輸送機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輥道輸送機,鏈條輸送機,升降臺,分配車,提升機,皮帶機等。
5.AGV系統:即自動導向小車。根據其導向方式分為感應式導向小車和激光導向小車。
6.WCS自動控制系統:驅動自動化立體庫系統各設備的自動控制系統。以采用現場總線方式為控制模式為主。
7.WMS信息管理系統:是全自動化立體庫系統的核心,可以與其他系統(如ERP系統等)聯網或集成。
干貨 | 一文帶你看懂多式聯運
物流的貨物運輸中,要使貨物以更適宜的方式到達目的地,往往選擇多式聯運的方式。
多式聯運:有兩種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而共同完成的運輸過程統稱為復合運輸,我國習慣上稱之為多式聯運。
國際多式聯運:按照國際多式聯運合同,以至少兩種不同的運輸方式,由多式聯運經營人把貨物從一國境內接管地點運至另一國境內指定交付地點的貨物運輸。
多式聯運特點
?根據多式聯運的合同進行操作,運輸過程中至少使用兩種運輸方式,而且是不同方式的連續運輸。
?多式聯運的貨物主要集裝箱貨物,具有集裝箱運輸的特點。
?多式聯運是一票到底,實行單一運費率的運輸。
?多式聯運是不同方式的綜合組織,全程運輸均是由多式聯運經營人組織完成的。
多式聯運業務程序的環節
接收托運申請,訂立多式聯運合同→集裝箱的發放、提取及運送?出口報關→貨物裝箱及接收貨物→訂艙及安排貨物運送→辦理保險→簽發多式聯運提單、組織完成貨物的全程運輸→運輸過程中的海關業務→貨物交付→售后問題處理
什么是存貨周轉次數?如何計算?
什么是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次數,即存貨周轉率,是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在企業管理決策中被廣泛地使用。存貨周轉率不僅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而且還被用來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映企業的績效。
存貨周轉次數的定義:
存貨周轉次數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的補充說明,通過存貨周轉率的計算與分析,可以測定企業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速度,是反映企業購、產、銷平衡效率的一種尺度。存貨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存貨及占用在存貨上的資金周轉速度越快。
存貨周轉次數(inventory turnover)又名庫存周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它是銷貨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
存貨周轉次數對企業的意義:
存貨周轉次數是企業一定時期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存貨周轉次數的計算公式:
存貨周轉率(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余額 (還有一種是存存貨周轉率計算公式
貨周轉率(次數)=營業收入/存貨平均余額,該式主要用于獲利能力分析)
其中:平均存貨余額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存貨周轉率(次數)
存貨周轉次數指標的好壞反映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響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整個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來講,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貨周轉率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全球物流業面臨的新的業務挑戰
1.傳統戰略與物流業服務市場的新模式相沖突
在物流業的行業內整合和并購時有發生,這導致了許多運輸供應商,尤其是那些近期兼并了以前競爭對手的供應商,可能會忽視行業發生的變化,轉而選擇利用規模經濟的優勢來避免變革。
在創新領域的另一端,有很多公司將采用區塊鏈、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來改變與客戶互動的方式和提供新的業務模式,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整個行業。
創新企業與那些努力維持現狀的公司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對物流業的買家帶來了優惠,但是這將最終導致運輸生態系統中的許多成員出現利潤下降,甚至走向消亡。
2.盡管運營限制日益復雜,但物流運輸費率出現下降
很多物流企業已經實現了相對穩定的發展,多年運營能夠擁有比較穩定的市場、知名度和適度的盈利水平,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傳統企業將投資發展新領域新產能,期望帶來更多的盈利空間。
然而,即便是很大一部分成本已經轉嫁給物流業買家,但是跨境監管和國際貿易的不確定性將繼續推高全球運輸成本。行業可用產能的變化將超過成本增加的速度,導致供需二次失衡。運輸生態系統中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會因為產能過剩、運費降低和成本上漲而面臨利潤下降的困境。
3.財力雄厚的數字巨頭進入物流服務市場
當剩余資產涌入充斥著不滿購買者的市場,互聯網公司和數字巨頭將意識到此時存在市場機會,并有可能就此進入物流服務市場。
互聯網巨頭可以利用重要的數據優勢,改善前臺交易流程(運費估算、運輸訂艙、貨物驗收等)和后臺交易流程(計費、付款等)與客戶之間的互動。此外,他們還可以將經過驗證的人工智能功能,應用于合作伙伴的現有業務系統或新的內部運營平臺,進而提高運營績效。
供應鏈物流的外延
供應鏈物流的外延可以延伸到經濟環境、地緣政治環境、軍事環境、自然環境幾個主要的方面和供應鏈的關系,當然還可以繼續細分,而且這些外延中所包含的要素是可以融合進供應鏈物流的體系結構中。
目前對于供應鏈宏觀層面的解析,在Parag Khanna的《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是上升到最高層面,也是一本很有價值的供應鏈相關書籍。他主要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解析供應鏈對于國際環境的影響,其中也包含了全球的經濟環境、政治環境、軍事環境、自然環境這幾個外延的關系解析。供應鏈是一條主線,由供應鏈構建成了一個全球關系網絡,傳統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都將被這張網所牽制。
我們分別來看:
第一,供應鏈與經濟環境,“如果仔細觀察供應鏈上的每根鏈條,就可以看到這些細小的交易如何組合起來,影響全球發展趨勢。亞當.斯密所稱的自由市場、大衛.李嘉圖所言的比較優勢以及埃米爾.涂爾干的勞動分工理論都得以體現:資本、勞動力和生產在全球范圍流動,流向最能有效連接供給和需求的地方。如果‘市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那么是供應鏈將市場與人們的生活結合起來。”
從這里可看到供應鏈對于全球經濟最深刻的影響,供應鏈是渠道,讓貿易可以連接。
第二,供應鏈與政治環境,“大國關系穩定,基礎設施、資本市場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監管的放松,加速了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崛起。全球化自上而下削弱了主權國家,因為現在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在執行國際規則而不是自我制定規則,而分權、資本主義和互聯互通的發展增強了主要城市和企業的自主性和影響力,城市和企業越來越傾向于穿越國界去追尋自身利益,由此自下而上削弱了國家主權。”
通過供應鏈網絡的連接,設施的互聯互通,城市和企業的國際化,相互之間的協同和利益的連接,讓各國的政治關系變得更加密切。
第三,供應鏈與軍事環境,“供應鏈與軍事,國家之間的戰爭在減少,但關于供應鏈的爭斗卻在升溫。拔河博弈不是為了多占領土,而是為了爭奪資金、資源、技術、知識和人才。全球未來是否穩定的關鍵在于,各大國是以主權還是以供應鏈為行動出發點,是要發動戰爭還是參與拔河博弈。”
供應鏈中利益的爭奪一定程度的替代了通過軍事手段進行爭奪的行為,這也是現代供應鏈對于軍事影響的一個方面。
理解供應鏈物流的外延作用,在于充分的去感受它的影響力,從更大的一個世界觀的角度來構建供應鏈物流體系,并且一定程度上它影響甚至主導了供應鏈物流的發展趨勢,預示了未來的走向,進而可以幫助體系的主體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和最大的價值,這個主體可以是企業、產業、城市、國家等。
來源:中國郵政快遞報社、電商發布、國家鐵路局、科技信息部、新華網、央廣網、高鐵網、中國經濟網、鳳凰網、每日經濟新聞、廣州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通量科技、物流團、供應鏈指南針、竹云話物流、物流沙龍
本文摘自網絡,由嘉誠國際整理發布,如涉及隱私侵權問題,請聯系本網站刪除。